易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,一曰连山,二曰归藏,三曰周易。也就是说在伏羲创易之后,《周易》出现之前,还曾经有过两个“易经”,一个是《连山易》,一个是《归藏易》。
《连山易》的代表人物是我们都熟悉的炎帝,《归藏易》的代表人物就是黄帝,《周易》的代表人物,大家都熟悉,就是周文王姬昌。
《连山易》时期,在洪水尚未结束,洪水只是不再持续地暴涨,但是也没有悄然退去,自然界山山相连,为了避开大水,人们只能往山上去生活,所以《连山易》是大洪水之后,山文化时期,渔猎生活的智慧。
这个时候,人们利用《连山易》的知识,运用山上的动物、植物和矿物质,创立了用于人体保健、疾病治疗的中医药文化,是中医药学的起源时期。
此后经过漫长的历史,洪水渐渐退去,山与山之间露出了肥美的土地,人们逐渐从高山下走下来,开始从事比较有规模的农业生产,这个时候农耕文明开始兴起。这个时候的自然状态和“易”就要同步发生变化。
黄帝在这时候开始重新演易,开启了新的文化时期,也就是《归藏易》时期,也称为“坤乾”。 “归”就是从属、归纳,“藏”就是蕴含、收藏,归藏就是无所不包,无不蕴含的意思,根植于大地的智慧。这个时期黄帝建立了国家的政权,强化了民族意识,自此被称为炎黄子孙的民族完整形成。
从黄帝 到了商朝末期,周文王姬昌遭受牢狱之厄,以囚徒的身份在狱中演易。他发现《归藏易》的知识已经不足以承担他自己家族建立社稷的任务,于是他结合时代的变迁,立足伏羲创立易的基础原理,建立了《周易》体系,直接服务他自己家族和社稷。
老子和孔子生活的年代就是在周易时期。
总之从伏羲创“易”到《连山易》、《归藏易》再到《周易》,易学拥有遵循自身逻辑的历史。现在我们所处的时代,新的自然条件正在形成,人类文明也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,“易”就应该发生新的变化,进入一个新的大分支理论建立的时期。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回到伏羲易的源头上,再次演易,推演出适应新自然变化的“易。
易经的本质意义,是人们对自然现象以及自然规律的综合认识。他既不是一门学科,也不是一门科学。人类的发展,社会制度的管理,人类科学,政治经济学,医学等等,都离不开自然的规律,用易经的理论,都能解释它,揭示它。
周易是生命的学问,宇宙的真理,文化的智慧,价值的源泉。周易不仅是中国的,也是东方的,更是世界的,不仅是古代的,也是现代的,更是未来的。
《归宗玄学》《归宗风水》谷神先生